金湖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金湖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江苏省金湖县调裁并举 构建多元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机制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次数:     来源:
针对目前农村人地矛盾突出及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呈现的高发态势,金湖县农业农村局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始终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联合县法院、司法局、信访局,健全村镇调解、县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构建农村土地承包调裁并举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截至目前,县仲裁庭及镇(街道)调解工作室共受理调处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368件,调解成功343件,成功率达95%。县仲裁庭立案受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29起,调解结案20起,裁决9起,移交法院5起案件全部执行到位。

  一是健全体系,注重夯实基础。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县土地承包仲裁委及仲裁办建设。2020年初,县编委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人,专职从事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确保有人办事。县财政先后投入80多万元,按法院审判法庭标准,规划新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庭。各镇街在人民调解委员会内设立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及工作室,确保有地方办事。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不收取任何费用,县财政每年预算30万元仲裁工作专项经费,确保有条件办事。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金湖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实施方案》、仲裁委员会章程、工作规范及仲裁调解工作制度,推动县、镇、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逐步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依规调处。建设庭审录播系统,庭后检查监督,逐步提升服务标准。健全队伍体系,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县仲裁委委员人选,依法聘请24名仲裁员,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专业人员占比50%以上。8个镇街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各村(居)设立专职调解员,全县统筹配备专、兼职调解员共153名。联合县法院、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政策和法律业务培训,提高仲裁员队伍素质,增强调解业务能力。真正做到农民的诉求有组织受理、有人调解、有地方申诉,合理诉求得到公正回应,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

  二是规范运行,注重调裁并举。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调解为主、仲裁为辅原则,以村镇调解为主、县级调解为辅,多元调解联动,调裁并举处置纠纷案件。村镇调解为主,坚持逐级调解,每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先由所在村(居)调解小组进行调解;村(居)调解不成的,由当地镇(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及工作室再进行调查、调解和处理。村、镇(街道)调处不成或当事人不愿意调解的,当事人方可向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县级调解为辅,县仲裁委受理纠纷案件,始终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受理案件前组织先行调解一次,邀请纠纷所在村、镇的调解员及相关人员参加,共同研判分析案情,将调解撤销仲裁申请或调解达成协议作为仲裁结案的首选目标。多元调解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以及司法调解四结合,合力化解矛盾、定分止争,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调解不成案件及时依法裁决,力求办好一案、教育一片

  三是形成闭环,注重工作实效。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协同推进。司法机关做好诉仲对接,提高仲裁案件执行效率,县法院积极发挥审判业务指导职能,明确仲裁庭移送法院案件执行文书的格式规范和办理程序,组织开展仲裁员进行业务培训,推动仲裁案件审理、质效提升,仲裁委的仲裁、调解文书得到了有效执行,提高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的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仲裁机构积极创新调仲对接方式,确保协议落实落地,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及时安排仲裁员、人民调解员、村(居)民调主任等人共同参与调解,促成双方和解达成协议,引导当事人依法申请仲裁委出具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赋予协议的法律强制执行力,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真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始发阶段,实现案结事了。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稳压器功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仲裁委在每次裁决书下达之前,召集案件所在地的镇、村领导碰头通气,告知裁决结果和适用法律依据、理由,释法明理,并对进一步改进承包地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建议。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当事人服从和履行裁决,协助仲裁委做好裁决执行协助工作。同时又推进基层正视问题,对标找差,改进工作,严格规范执行国家土地承包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确实有不同意见的当事人,引导其通过诉讼依法维权。减存量,控增量,解决基层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真正做到法定途径优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基层治理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