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 来源:金融时报
深耕农村市场,是很多农商行孜孜以求的目标。特别是在农村市场日趋饱和、短期内农商行又无法走出去到异地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开拓本地农村市场,让不少农商行颇费踌躇。 目前的农村市场,是一个橄榄形市场。 细分一下市场不难看出,农村市场信贷需求主体主要分两类,即农户和企业。农户这一主体,可细分为贫困户、温饱型农户、市场型农户三类;企业这一主体,可细分为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由于贫困户的信贷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开支、小规模种养生产方面,这方面的需求非常弱,甚至可以忽视,而且从目前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看,贫困户都是精准扶贫的对象,自主创业的凤毛麟角,直接贷款需求基本没有,这是橄榄形市场的一端。另一端是企业。在企业当中,农业龙头企业是各家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获得资金的渠道也比较多,资金实力雄厚。相比较而言,小型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非常大。 显然,在目前农村市场中,值得农商行深耕的正是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的橄榄形中端,即温饱型农户、市场型农户和小微企业客户。温饱型农户的信贷需求,主要集中在小规模种养业方面;市场型农户主要在专业化、规模化和商业贷款方面有需求;小型企业则是在启动市场、扩大规模生产时有比较强烈的信贷需求。 问题是,橄榄形中端的市场,虽然客户群体大,市场需求多,但缺乏必要的抵质押物。这部分需求难以充分释放。要深耕这个市场,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外部环境改善,单纯依靠农商行,很难进一步把市场做深做透。比如,针对“三农”金融服务所存在的高风险特征,应当由政府、农业龙头企业、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商行等共同出资,建立专门的风险基金,制定相关的基金管理和赔付规则,为金融机构“三农”贷款提供保险;应当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实施多种抵押担保办法,探索新型担保方式,加大财政对农业担保公司的资金注入,吸引社会资金加入,扩大担保面;鼓励民间创办农村贷款担保公司;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建立成本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涉及三农的各种贷款进行补贴,降低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成本;提高对个体私营业主的财务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农户和企业信用数据系统,坚决打击企业恶意逃废债,等等。 目前看来,由于经济下行趋势不改,且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做小生意,比如开个小餐馆、办个装潢店、做个小商小贩之类,在当前大气候下,都不赚钱。橄榄形中端的信贷主体,贷款需求快速萎缩。农商行要挖掘本地农村市场潜力,必须另辟蹊径,从消费贷款入手,开辟新天地。 现在,在农村市场中,除了贫困户,大部分农户早已解决了简单生产问题。不少地方的农户都外出打工。在生产型小额贷款需求急剧减少的同时,普通农户购房、装修、子女上学、结婚等方面的小额消费贷款需求急剧上升,成为农商行信贷结构转型的新方向。一项课题研究也显示,随着农民收入增加,条件较好的农户正在进入以购房、买车等消费为代表的小康生活阶段。随着各地旧村改造、整体迁建、合村并点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农民购房需求猛增,一些农民甚至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进城购房;同时,价格在十万元左右的汽车消费,也在农村进入活跃期。 农户个人小额消费贷款,是农村金融新的增长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农商行应当对辖内市场进行细分,了解每个细分市场状况,使自己清楚哪些客户是自己需要认真开拓的,哪些客户是自己不需要的。同时,通过整村授信、整厂授信的方式,给农户和小企业主发放综合性信用卡,刺激这些客户在嫁娶、装修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扩大市场增量。还应当顺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依托手机银行APP,创新推出可以在手机上操作的消费贷款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农户和小企业主的刚需消费,还能刺激他们超前消费。通过多管齐下的努力,农商行在农村市场的天地才会越来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