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 来源:农民日报
江苏的“粮王”们行动起来了,联动起来了!7月19日,本报有关江苏“粮王沙龙”的报道和评论刊发后,全国数十家主流和新媒体纷纷转载,各种“微群”的呼应、点评难以计数,江苏的“粮王”们更是言而必行:在沙龙上宣布成立“江苏种田大户联盟”之后不久,又在谋划、实施“江苏种田大户联盟好品种对接之旅”等联合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重要讲话中提出:“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江苏“粮王”们的联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的观察窗口,一个很好的粮食产业多要素联动发展的透视标本。
联动发展:粮食产业创新发展的呼唤
在7月10日的宿迁“粮王沙龙”会上会后,记者从诸多江苏“粮王”们的发言、讨论和思考中,感觉出一种对粮食产业创新的自我觉醒和热切呼唤,对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优化的内在动力和迫切期盼。
一位转租了数千亩耕地种稻麦的“粮王”,因为稻麦价格下滑,种粮效益下跌,农业成本上升而萌生退意;一个不惜代价坚持绿色种植数百亩“蚊帐大米”的家庭农场主,却因烘干设备不足,标准认证不及时,一万多斤优质米滞存家中;一位流转了千余亩土地种粮食的大户,因为缺少相适应的资金、人才、农机、农技服务,已经难以为继;一个拥有上万亩粮田的“粮王”,稻米的品种、品质都很好,却因为缺少品牌打造的理念和市场营销的能力,常望“粮”兴叹……
自觉不自觉地实行多要素联动发展的“粮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沭阳县青伊湖农场主滕云飞,是国务院表彰过的“粮王”。他转租了1万多亩地,过去每个环节都自己搞才放心,从播种、栽秧、撒肥、化除、收割等都是自己买农机具给自己服务。表面上看是省钱了,但实际上效率并不高。后来他通过与县内外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联合、联动,约定作业效果和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考核,还设置作业成绩最好奖励,干的活又快又好又省钱。他与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种植的嘉优中科系列水稻,单产从750公斤到900公斤,亩增效益达到500-600元。
江苏有一种叫做“超日标”的大米,优质标准比拥有304项的日本大米还多14项。52元一公斤供不应求。“超日标”优质标准体系的研发者、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石志琦在会上和会后介绍,冲着“超日标”的品牌和标准体系,目前已有江苏、安徽、上海等20多个“粮王”联系合作联动或已经合作联动。
记者此前此后的采访调研也深入了解到,生产“超日标”大米的南京这家新型经营主体,将“设计农业”新理念贯穿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并通过资本与资源、人才与技术、机制与体系、服务与管理的整合与创新,与省内外多家优质大米生产经营主体和载体联动,既解决了自身快速发展问题,又解决不少粮食生产经营者单打独斗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
一句话,他们通过全产业链条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多要素联动发展中诸要素的整合与联合投入,破解粮食产业发展的诸多瓶颈。
对此,一位来自京城的知名专家评论说,现代农业的高标准、多功能、多元化要求,已经不是经典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的基本投入所能满足,需要多要素、全要素、新要素的投入,需要多要素联动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超日标”大米品牌的打造过程,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要求的一个经典样本。
他说,发展要素之于产业经济,如同血液细胞之于人体健康;血液成分构成越合理,流动越通畅,细胞才越有活力,人体才越加健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顺利与否,经济发展的活力强壮与否,关键看要素配置的合理与优化。
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当前粮食生产经营出现“三量齐增”现象,说到底,也是一个粮食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更是一个粮食供给侧多要素投入与优化配置问题。粮食产业的创新和江苏“粮王”们的期盼,从根本上来说,也正因于此。
联动发展:联什么怎么联问题的探索
江苏“粮王沙龙”会上,“粮王”们在讨论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要走出当前粮食生产经营的困境,多要素联动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和必要路径。但是,联动联什么?怎么联?大家心中无底。实际上,在他们当中,在江苏不少地方,已有的探索,已经和正在给出答案。
多要素联动,要联土地,联资源,联资本。苏北射阳县产的“射阳大米”,已经连续十次蝉联上海食用农产品“十大畅销品牌”,占上海大米市场15%以上的份额。该县创造的“联耕联种”模式,将分散的土地资源在不改变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现了规模种植。但是,由于一些粮食生产经营大户缺少资本实力,单个个体总是很难做大做强。目前,认识到这一点的“粮王”们正在考虑如何联合社会资本,做大做长做强产业链。县大米协会正在做多要素联动的协调工作。
多要素联动,要联品种,联技术,联品牌。盐城市盐都区七星农场与黑龙江一个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合作,投入资金1亿元,兴建1万余亩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基地。但生产出来的优质大米缺少市场影响力。去年开始,他们与“超日标”大米品牌生产经营主体联合,按照新标准、新品牌的新要求生产经营,形成了新的联动联合体,将稻米生产经营做得风生水起。
多要素联动,要联产业,联市场,联网络。发芽糙米是营养专家们推荐的适合现代人食用的健康食品,也是稻米功能化的代表作。但是由于糠皮部分的存在,蒸煮性、口感和吸收性较差,人们不喜欢食用。南京医科大学公共营养系主任蔡云清教授的一项国家专利认定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南京市高淳区的几个种粮大户,与拥有数百万中高端客户资源的南京久康云健康网络咨询服务公司合作,将种植业与粮食加工业和健康产业嫁接,通过互联网联动,拓展市场消费,不但销得好,而且稻米价值倍增。
多要素联动,要联服务,联管理,联机制。苏北泗洪县有个源欣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有限公司,与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种粮大户和78家家庭农场签订了集种子培育、融资、大型农机服务、植保、仓储等环节全程服务协议,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1600多农户,做粗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更帮助种粮大户解决了过去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每亩降本增收50元左右。
对于“怎么联”的问题,实际上上述案例有的本身已经给出了很好答案。譬如,前面所述的“超日标”大米生产经营企业,产前与拥有先进理念和品种技术的科研院所联动,加大智力要素投入,实现标准最优化;产中联合和整合各地生态生产基地的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载体,最大限度地覆盖绿色植保体系;产后与全国最大的健康网络服务企业联合,借助互联网和健康产业,将粮食产业做大做优。如今,通过“江苏种田大户联盟”,更多的“粮王”们,将从他们更多的联动中,寻找到更多更好的答案。
联动发展:多种障碍壁垒难题的破解
实践表明,粮食产业联动发展的过程,既然是多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包含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势必涉及到多产业、多行业、多领域,乃至政府、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资源配置;既然“多要素联动”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势必要突破和破解多种障碍壁垒才能实现有效的联动。
譬如,观念障碍。苏北一个县有个“粮王”租地种植了数百亩生态大米,由于资金紧张,将儿子彩礼钱都投进去。尽管他生产的稻米真正绿色生态,但他自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走不出“自产自吆喝”的传统营销观念老套套,万余斤优质米滞存家中。兴化市陶庄“生态水稻绿蛙园”,打破“稻蛙共作”模式局限,加上蚯蚓对生态的修复,形成“稻蛙蚓共作”新模式,同时,安上“全球眼”,生产过程实时在线,产出的优质稻米俏销价高。
政策障碍。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粮王”们,都有一个较为普遍的反映:粮食仓储建设用地批复难,粮食烘干设施投入享受不到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今年夏粮收获和收购期间,流转仓储不足,或烘干能力跟不上,导致粮食受潮霉变的,并非个别。还有种粮补贴政策,落实不合理、不精准、不到位现象也时有发生。
体制障碍。有个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粮王”,由于仓储紧张,想跟国家粮库合作投建仓储。可是一厢情愿难遂愿。答复是民资投建,必须具备什么什么条件,得到多少层级的批准。政策的门槛和体制的障碍,让“粮王”们望“梅”也止不了渴。与之相反,南京、淮安等地供销社系统,打破体制障碍,与江苏汇隆公司和当地粮食生产经营大户联合,共同搭建农村发展要素交易平台,组建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载体,多要素联动发展,效果多方面显现。
市场障碍。市场经济规律表明,无论什么要素多少要素的投入,最终实现产品价值商品价值,都离不开市场的接受、认可和体现。由于现阶段粮食生产经营效益普遍偏低,粮食生产经营者在打造品牌、营销市场等方面,或是囿于观念局限,或是由于能力和实力的不足,往往生产有余,营销不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也不够或不到位,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让人看到希望和机遇的是,在采写这篇稿子之前,记者又受到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的邀请,参加《江苏省“十三五”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规划》研讨。记者认真研读了该规划,看到里面有一系列参与农业多要素联动发展的举措,特别是利用供销社系统的网络,推动农产品和工业品双向流动,为农民拓展市场、营销农产品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扎实具体的措施和途径,是“粮王”们很好的联动机遇。
当然,需要破解和破除的障碍和壁垒,还不止于此。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教授认为,我国正处在一个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关口。转换的核心是从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经济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是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两者的相互补充和配合,多要素的联动发展,既是创新驱动的源泉,也是创新驱动的归宿。江苏“粮王”们的联动,江苏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的优化,或许正是我国粮食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