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加速的今天,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都开始向农村要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耕地红线,如何处理潜在的可能发生的矛盾?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试点之一的广东佛山市,近年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转”“保”结合,实现村民与市民、村集体与政府的共赢,成为了全国范围高效集约用地、盘活农村资本的新典范。
政府由“中间人”变主角
在国土资源部政策支持下,佛山禅城区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有10年光景。最近几年间,一个个产业与城市双升级项目在禅城区拔地而起的同时,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显示,禅城区仍保持耕地面积68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02公顷,
圆满完成了耕地保有量不逾越红线的任务。
在以往的旧村改造中,之所以容易引发矛盾,甚至滋生腐败,多是因为村干部直接与开发商洽谈,缺乏监督和规范性操作。政府在处理矛盾时,过去只充当“中间人”或者“消防员”的角色,禅城区于2012年出台“9号文”,政府正式开始以主导者的角色进入到各项目的推进过程当中。
通过配套政策的制定,禅城区对涉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的开发利用、收益分配、产业导向等加以规范和扶持。近五年间,禅城区村集体流转收入达2347.19万元,不仅农村资本被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集约利用也达到了最佳效果。
政府主导,市场推动
以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王府井百货两个项目为代表,禅城区采取政府引导、政策优惠、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旧村居、旧厂房改造后,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村集体土地资产收益,也成功为禅城区引入品牌项目,为加速城市升级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
除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试点推行之外,佛山农用地经营权交易市场为了破除流转交易的潜在风险,专业性的第三方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也在佛山建立起来。在南海区成立的土流网佛山土地流转中心自2013年10月成立至今,已成功达成土地流转、土地转租、土地委托,土地投资等交易159笔。
由于有第三方的专业估价、信息透明化的信息平台和规范交易流程的支持,过去因“口头协议”、合同不规范或价格协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的土地流转纠纷不复存在,现流转中心的业务已遍及佛山各区以及佛山周边如肇庆市等地。